蘇州研究院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5月,是由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共建,事業屬性和企業化運作并行的獨立法人教育科研事業單位,也是江蘇省編辦備案管理的省級科研事業單位。
蘇州研究院的主要任務是為西安交通大學在蘇州建設中外合作辦學基地、教育培訓基地、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社會,蘇州研究院按企業化、市場化模式運行,實施實驗室-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產業化一體化聯動發展,注重為地方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注重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蘇州研究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納米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蘇州)協同發展。蘇州研究院由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張劍鋒主持工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由梁棟擔任主任,吳駿剛擔任主任助理。納米科技與工程技術學院(蘇州)由蔣莊德擔任榮譽院長,彭年才擔任副院長。
經過二十來年的發展,研究院協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納米學院(蘇州)累計培養全日制研究生3000多人;培養MBA、MPA等在職研究生2000余人;培養現代遠程教育、成人教育等專本科生9000余人。國際教育學院目前在讀學生1000多人,累計畢業學生1600多人。培養的研究生中,有34%在世界500強公司就職,有8%成為企業家,并有很多在政府部門和在上市企業擔任要職。研究院為企業舉辦講座和培訓人員,遠超一萬多人次。
研究院加強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先后成立了汾湖科技園等科技園孵化器十余個,其中國家級孵化器5個;研究院聯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孵化了高科技企業二十余個,通過這些產業實體,蘇州研究院使一批國家專利技術在蘇州產業化,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作用。正在建設的桑田島創新基地校園43畝,建設7萬平方米建筑,即將啟用。
十多年來,研究院先后獲批蘇州市引進內資研發機構(市科技局)、蘇州市新型研發機構(市科技局)、江蘇省新型研發機構(省科技廳)、江蘇省科技服務“百強機構”(省科技廳),蘇州市外國專家工作室(市人社局)、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省人社廳),2個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省人社廳),蘇州工業園區經濟貢獻突出獎(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等榮譽和資質,同時成為唯一入選國家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瞪羚計劃”的高校科研院所。經過江蘇省委編辦與江蘇省科技廳的評審與考查,2019年,研究院升級為省委編辦管理的省級科研事業單位。蘇州研究院是江蘇省內所有外地研究院中少數幾所具有上述資質及榮譽的科研機構之一。
西安交通大學與江蘇省、蘇州市政府長期以來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學校和地方政府的領導下,研究院積極落實校地合作,全力促進西安交大在蘇州的事業發展。2006年,西安交通大學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辦學,在蘇州設立西交利物浦大學,早期由蘇州研究院具體籌備,現在成為戰略合作伙伴。2009年,西安交通大學設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與蘇州研究院一體化發展。201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正式掛牌,連續四年交大蘇州附屬中學高考一本上線升學率,在蘇州排名僅次于蘇州中學,位園區第一。2012年,西安交通大學內設二級機構納米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蘇州),與研究院一體化發展,2013年學院進入國家首批2011協同創新計劃——蘇州納米科技創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每年在蘇州中學就讀的學生數有70-80名,已培養少年班學生逾千名。
蘇州研究院目前設立有黨政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審計中心、重點項目管理辦公室、科技發展部、教育培訓部、產業與資產管理部、重點項目與技術轉移中心、科技園管理辦公室、校友工作辦公室、西交教育培訓中心、中馬陽光學校等部門、單位, 建立了一支專兼結合、精干負責的干部和科研隊伍。在西安交大黨政和地方政府領導下,研究院在高端裝備、能源動力、新材料、納米技術、生物醫藥等地方新興產業領域凝聚了40多名以院士、國家級專家、長江學者、科技領軍人物、金雞湖雙百人才等為代表的科研帶頭人,以及200多人專兼結合的教育、科研隊伍和產業化隊伍,積極進取,為創建一個服務社會,服務學校,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新型研究院而勤奮耕耘,努力奮斗。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64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