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蘇州研究院2011年工作計劃
時間:2011-01-12 00:00:00 閱讀量:6725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
蘇研院發【2011】 1 號
西安交大蘇州研究院2011年工作計劃
        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第一個年頭,也是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這對蘇州研究院而言,既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也面臨更大的挑戰。為進一步加快各項事業的發展,蘇州研究院在學校和地方政府的領導下,要集中精力做好以下9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進研究生院(蘇州)建設。在蘇州積極發展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事業的,計劃新增全日制研究生80人以上。通過設立西安交大有關學院蘇州分院(或相關實驗室、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強與駐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拓展研究生學習和實習平臺。同時,進一步完善蘇州研究生導師隊伍,爭取在蘇工作的院內和院外研究生導師人數達到50人,在西安交大本部工作為蘇州帶研究生的雙聘導師30人,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和服務體系,開展各項活動,豐富研究生的學習生活。
      二、加快西安交大蘇州科技園建設。完成交大蘇州科技園暨蘇州思源科技園(江蘇省省級科技孵化器)二期2.4萬平方米的工程建設任務,為西安交大蘇州研究院的實驗室、教育機構、科技企業提供空間。進一步增強科教公司的運營和投資能力,及早開展科技招商活動,吸引更多的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進駐。同時,組建太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盡快啟動研究院太湖低碳環??萍紙@一期工程建設。
      三、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發展。按照“有教師、有課題、有學生、有經費、有空間、有設備、有產業”的“7有”原則,集中力量,進一步加強電氣絕緣、快速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技術、電動車、生物工程實驗室等現有實驗室的建設,逐步實施研究院10個“品牌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計劃,并使之更多地成為蘇州市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爭取有1到2個成為江蘇省實驗室和科研及孵化平臺。齊心協力把研究院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建設成為科技課題研發、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力軍。
  四、繼續加大對外科技教育合作的力度。擴大與大蘇州范圍內各區、市政府、企業,以及兄弟院校的科技合作,形成戰略伙伴關系。爭取新的土地資源,與政府及企業合作新建1個科技產業園,或快速制造產業園。新增2~4個科技合作機構和平臺,聯合企業
       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高科技公司。研究院通過董事會、實驗室等橋梁,積極支持和推動秉創科技、秉立電動車、思源投資、望亭升降機等科技企業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行科學、規范發展;大力扶持博生吉生物科技、臨點三維科技等新興科技企業;加快孵化江蘇白雪壓縮機、蘇州慧科電氣、常熟通瑞驅動等高科技企業。積極申報領軍人才與領軍團隊,爭取新增領軍人才及團隊1~2個。
       六、做好多方位人才培養和在職教育項目。在配合學校做好西安交大蘇州附屬中學、西安交大蘇州中學少年預科班等教育項目的同時,研究院大力發展在職教育項目,不斷提升EMBA、MBA、MIS、金融及工程碩士、遠程教育、自學考試等教育項目的招生數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研究院教育培訓中心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用心推進西交教育培訓中心、蘇州西交歐瑞動漫學校、華中教育投資公司等教育機構的發展,想辦法完善遠程教育中心的建設。2011年,各教育項目計劃招收EMBA新生25人、MBA新生30人、MIS新生50人、金融及工程碩士新生30人、遠程教育新生100人、自學助考新生100人,以及培養動漫人才100人。在注重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教育項目招生和教育經費收入雙增長。
      七、與西交利物浦大學聯動發展。建立和扶持由西安交大與西交利物浦大學教師聯合成立的科研機構,鼓勵兩校教師在蘇州聯合申報國家、江蘇和蘇州橫縱項課題,完善兩校導師在蘇州培養研究生體制,推進蘇州西交利物浦技術轉移中心公司發展,使之成為兩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
      八、加強研究院管理機構建設和黨團工會工作。研究院要繼續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盡量降低運行成本。加強年終考核與表彰、獎勵,實行目標任務責任制。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工會組織的黨群紐帶橋梁作用,2011年,適時成立學生黨支部,積極發展新黨員,努力營造和諧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和工作氛圍、環境。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6491號